马上要过年了,很多人也都开始抢票了,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年底多出点业绩,也好过个好年。但是工作虽然重要,也别忘记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。
天气转凉,“耳中风”发病率高
王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,她白天上班在单位忙得团团转,下班回家后还要为读小学的女儿辅导作业,夜里又担心她睡觉蹬被子受凉,每天晚上她都要起床三四次,第二天早晨6点不到又要起床做早餐,每天忙得像打仗。
11月,公司开会公布了销售业绩,她的团队离完成任务还差一大截,焦虑的王女士整晚整晚的睡不着。早上起来的时候,她发觉右耳闷闷的,时常耳鸣,听人说话像隔了层纱,想想自己可能是累了,她没有太在意。
直到一周前,她的右耳出现尖鸣声,这才吓得赶紧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检查,最后她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。后经打针、吃中药、扎针灸等治疗,但是没有一点起色,医生遗憾地告诉她,已经错过了半个月的最佳治疗时间,听力很难再恢复到正常状态了。
听力专家曹教授说,过度劳累和焦虑是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罪魁祸首,过度疲劳、焦虑紧张、熬夜等,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并波及到耳蜗,而耳蜗神经非常敏感,一旦缺血缺氧就会“中风”,尤其是在气候寒冷的冬季,耳部血供只有一条动脉,血管受寒收缩很容易痉挛破裂,引起突发性耳聋。
什么是“耳中风”和突发性耳聋?
在医学上,“耳中风”叫作突发性耳聋,目前尚不能明确病因,一般认为是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神经细胞损伤,通常因疲劳过度、精神紧张、噪声刺激等因素诱发。
“耳中风”出问题的就是内耳,即神经的末梢部分,和脑中风一样,“耳中风”也是因为内耳中细小的血管被堵住了或破裂,而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,病毒感染等因素也是导致发病的一种原因。
一般有高血脂、高血压、高血糖或生活压力大、频繁熬夜、疲劳过度,都有可能导致“耳中风”,会得这种病的人一般都很成功,领导、老板、白领,常常出入各种酒席的人,患上三高的可能性大,而且本身工作压力大,久而久之,耳朵也吃不消了。”
出汗过多也容易突聋?
大家可以把突发性耳聋当成“耳中风”,它的发病机制跟中风、心梗一样,为血管不通,且同样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
情绪波动、过度劳累、烟酒不断都可造成血管不通;夏季若运动过度或蒸桑拿,出汗过多,人处于脱水状态会使血管流动变慢、停滞,使得血栓形成,堵塞血管,也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诱因。
(适当运动,对身体好,但要及时补水)
同样道理,本身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管硬化登记处病的人为耳中风的高危人群,目前患者呈年轻化趋势跟现代人生活方式变化有关。
身体缺少水分
运动后不注意喝水或工作时人处于脱水状态,会使血液流动变慢,容易形成血栓,堵塞血管,造成神经系统信息不畅,后果就是突发性耳聋。专家建议,无论有无突发性耳聋史,人们工作和运动时要及时补水,以凉白开最好。
(重说三,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)
工作压力太大
28岁的小胡在市区的一家单位做文案工作,平常身体一向不错,刚刚体检过,就是甘油三酯有点高。两个多星期前,她坐在电脑前写策划案,写着写着,耳朵突然听不见了,这才去了医院。
经测试,小胡右耳听力下降严重,特别是一些频率,她都听不见了。医生说,小胡属于耳朵压力太大,得了“耳中风”,幸亏治疗及时,才算恢复得不错。
爱用耳机听音乐
很多年轻人爱用耳机,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下听耳机,音量不会太大,但在嘈杂的大街上,耳机音量常常会调得很高。这样听音乐,久而久之会对人的耳朵造成很大伤害。
还有些人习惯睡前听音乐、听英语背单词,人睡着了音乐还在放,大脑是休息了,可耳朵陪着音乐一晚上没睡,白天还要起来接着加班。
随身携带的手机,也是耳朵最害怕的“杀手”,以前只用固定电话,打电话的时间毕竟少,现在人手一部手机,不管领导还是亲戚朋友,一个电话就能找着你,一聊十几分钟,对耳朵都是刺激。
很多一线的接线员来到医院检查,一般听力都会出现问题,这些伤害日积月累,等到发现耳朵有了问题,往往已经很难治愈。
我们现在听到的声音,简单来说,分为低频、中频、高频,比如人说话的声音就是中频,有些人听力受损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听不见,而某一个频率的听力受损害了,这样的损害更可怕。
一个在耳鼻咽喉科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护士说,她刚上班那会,这样的病很少,大多是老人,现在因为听力问题来医院的,读小学的都有。
近几年来,因为各种噪声源增多和用耳习惯不健康,医院接诊中遇到的儿童听力损伤病例明显增多,其中,平时喜欢用ipad和手机听音乐是最常见的原因。
很多人认为耳聋跟噪音有关,专家解释道,噪音确实可以造成耳聋,这属于声损伤聋,叫作噪音性耳聋,跟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理不同;突发性耳聋是特殊刺激造成的血液供应问题,如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的耳朵大叫,耳朵遭受外伤等刺激均可造成内耳血管痉挛,是有机会造成突聋的。
对于耳中风问题,过年期间要特别注意。尤其是过年放鞭炮、放烟花、饮食不规律等问题,特别容易引起耳中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