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规建立:改善聋儿饮食习惯
无论在康复机构还是家庭中,经常会有宝宝不好好吃饭的情况。你是否还在为宝宝不好好吃饭而发愁?文章4个小妙招可以让宝宝爱上吃饭哦,比如用有趣的方式帮助宝宝建立吃饭的欲望、用美美的词汇描述饭菜、给予宝宝各种鼓励、朗诵好听的儿歌。小编不禁感慨一个看似寻常简单的小事情竟蕴含着那么多方法,只要用心,聋儿康复过程中的每一个小问题都不是问题!
◆ ◆ ◆
聋儿由于听力健康问题,或多或少都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。孩子不愿意长时间的去完成一件事,比较好动,在吃饭过程中特别明显。针对这一现象,我们使用了以下四种策略:
吃饭前讲课(讲解现在是什么时候?吃的什么饭?都有哪些菜?喝什么汤等)是我们康园十多年的习惯,也是给孩子输入语言的有效契机。通过各种方法,带给孩子饿的感受,使其建立想吃饭的欲望。 ● 吃饭前,授课教师与大家热情的打招呼,练习相互问候语:HALLO!嗨! 你们好!大家好!中午好…… ● 可以捂着肚子装作很饿的样子告诉孩子们:“我的肚子饿了,我想吃饭了,你们饿了吗?想不想吃饭呀?” ● 可以学“熊出没”里的熊二:“我的午餐铃响了,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呀?” ● 也可以做聆听并惊讶的状态:“听,什么声音?”当孩子们专注听的时候,将耳朵贴近每一个小宝贝的肚子上去聆听,然后睁大眼睛告诉大家:“你们的肚子在唱歌,它说:我要吃饭,我要吃饭,我要吃米饭/面条/馄饨……(演唱出来)。
在孩子们有了饿的感觉后,今天的饭菜将成为主角。当老师们将饭菜端到桌子上后,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视觉、触觉、嗅觉及各种感觉:用勺子舀一勺米饭,放在鼻子旁,做深闻的动作:“m~~,香喷喷的。哇,还冒热气呢!摸摸碗,热乎乎的。”逐一夹起菜讲解,把孩子们爱吃的、不爱吃的都描述得美美的,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建立想吃、要吃、爱吃的冲动。 ● 颜色——红色的西红柿,绿绿的青菜,黄黄的鸡蛋…… ● 形状——土豆丝、萝卜丁、豆腐块,又细又长的海带,滑溜溜的粉条…… ● 味道——青椒一点都不辣,土豆丝酸酸的、脆脆的,鸡腿香香的…… ● 功能——木耳有营养,吃了能长高,多吃青菜不生病,爱吃肉身体棒棒的……
所有孩子都喜欢被鼓励,每天变换不同的鼓励方式使孩子时刻有新鲜感。 ● 讲完了饭菜,看谁听得最认真、平时吃饭不挑食、说话声音最好听等,就请谁去问问老师喝什么汤; ● 当幼儿能独立说出吃的饭菜名称时就和他击掌或请大家给他鼓掌; ● 谁吃饭前三名就在他的手腕上画他喜欢的不同形状的手表; ● 谁先吃完可以当小老师; ● 吃饭快的小朋友可以到阳台玩; ● 谁吃的最多就长得最高; ● 谁吃饭不撒饭就可以当小班长; ● 吃完饭把小椅子收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 ……
最后,朗诵一首儿歌再开始吃饭,让幼儿在儿歌中学习不挑食、细嚼慢咽的好习惯。 ● “小猫爱吃鱼,小兔爱吃菜,小鸡爱吃米。我是好孩子,吃饭不挑剔”; ● “吃饭时不说话,安安静静来坐下,细细嚼,慢慢咽,细嚼慢咽好消化,我们大家不说话”。 经过三个多月的尝试和练习,班上孩子们吃饭的速度明显好了许多。有许多以前不独立吃饭的孩子也能独立吃饭了,不爱吃青菜的孩子也慢慢开始吃了,等着喂的孩子渐渐少了,午餐后的活动也渐渐丰富起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