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是谁?听力逐步下降、嗓门日渐升高、打岔水准日益提升、还点火就着、一说就急的中老年人。平均每个家庭中,至少都有一位这样的老人。
在古代,人到50已为大寿,整个家族的人都要来拜寿;如今,50岁还没退休,60岁尚在中年,即便年入古稀,那精神头儿还能环游世界。
然而,即便面对岁月这把杀猪刀,他们都能粲然一笑,但在听力损失面前,他们却变得异常暴躁。
听力下降是种很令人崩溃的感觉,饶着自己听不清、听不见,脾气还特大,好像别人故意小声说话,不让他们听见一样。这是中老年听力损失最突出的特点。
随着听力损失的加剧,烦躁、不耐、火爆情绪会愈演愈烈。我们不妨将中老年人的听力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做个分级:
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,增加老年痴呆(阿尔兹海默症)的诸多风险因素中,就包含听力障碍。其中,与老年痴呆症病例比例最大的相关因素是早年受教育程度较低、中年听力下降和晚年吸烟(占比分别为7%、8%和5%),可以看出,中年阶段听力下降占比最高。
同时,报告也指出:中年时期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仍是最大的可干预的风险因素。
据了解,在全球范围内,目前大约有50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,预计到2050年,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.52亿。
老年痴呆症会影响无数个人、家庭、以及国家经济,每年全球应对老年痴呆的成本估计约为一万亿美元。然而,已经发现有国家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比例下降,可能是由于教育、营养、医疗保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这表明,我们是可以通过预防、干预措施减少老年痴呆发生的可能性的。
一项对6451名平均年龄为59.4岁的美国人口的横断面研究发现,听力每下降10dB,认知能力就会下降;另一项对3777名65岁及以上的人进行了25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,除了使用助听器、人工耳蜗的人之外,自我申报有听力问题的人患老年痴呆的几率有所增加。
在柳叶刀的报告中,专家组鼓励并倡导中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,如佩戴助听器、植入人工耳蜗等来应对听力损失。
听力损失是世界上第四大致残因素,这种情况可能使一系列心理、生理和社会并发症恶化。这其中,超过90%的听力损失与年龄有关,也就是说,随着年龄的增长,听力的负担也在显著加重。
对中老年人来说,最可怕的事儿不是听力损失,而是由此带来的一连串身心并发症。
对大脑健康而言,听力下降后,由于语言感知功能受损,记忆、执行等认知过程也会受到不利影响,从而导致神经健康和认知出现问题。通俗的说,听损的中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能力下降、容易啰嗦重复、记不住事儿、办事效率低等表现。
听觉受损还会影响视觉,还有证据显示,由于神经变化,听力受损可能会加速衰老。
听力受损还会增加中老年人的沟通困难,难以融入社会与周围人群交流,限制了户外活动的能力,而缺乏社交和抑郁也都是痴呆的高危因素。
国内诸多耳科专家表示,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1/3存在听力损失,听力障碍人数已达到6000万以上,对他们尽早干预非常有必要。
专家认为,中老年人一旦因为听力损失引发老年痴呆,对整个家庭造成的经济及人工成本,远远高于一台助听器的费用。而中老年人使用助听器,听觉反射建立后,会明显对中枢神经起到刺激作用,减缓衰老,能正常交流,生活质量能得到显著提高。目前,年龄最大的助听器佩戴者已达102岁高龄。
如此,在面对家中因为听力损失而出现种种情绪、认知、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和障碍时,我们是该放任他们一点点变傻,还是尽早干预,“强制”带他们验配助听器呢?
小编想借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:谁也不知道明天也意外谁先来。既如此,我们过的每一天都应该快乐而有意义,老人也如是。或者说,老人,更应如是。
所以,为了您和家中老人的健康,带他们去做个全面的听力检查,该配助听器配助听器,该做人工耳蜗做人工耳蜗。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愉悦、更健康、更有心气儿地过下去。
而对助听器的选择,绝对不是凑合,而是要以无障碍地乐享幸福晚年和提升生活品质为核心。因而,助听器的品质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。
它除了要满足基本的听说功能外,还要能老人对晚年生活的需求,比如,
无障碍地畅听电话、电视、广播、电子书等各种电子设备;
充分享受音乐的乐趣和对广场舞的追求;
和同学、战友、老同事聚会时再多的人一起交谈也能畅聊无阻;
跑遍全国各地或环游世界时不受风噪、回声、突发强噪音等环境音的影响;
轻松应对餐厅、KTV、地铁、学校(接送孩子)等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环境;
支持各种运动、爱好、工作(返聘、兼职或临时工)以及由此产生的外事活动;
帮儿女带孩子,陪伴孙子、孙女挑战各种“极限”;
甚至,
与老伴儿携手漫步时心血来潮的轻声细语……
如此,才不枉度余生。我们想要的这些,助听器都能做到,不止,它还能给老人的晚年带来更多生活惊喜。